近日,国家大剧院启动全球首次“8K+5G”直播,又一项“新技术”入驻文博领域,助力文化传播。如今,AI(人工智能)、AR(增强现实)、VR(虚拟现实)、智能体感互动、3D模型、720度观览等新技术在文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。
近年来,科技赋能加深了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深层互动。新技术进入大众生活,不仅加快了文化知识的传播速度,传播范围也不可同日而语,更多的年轻人走近文博、亲近文博。
如今,人们打开手机“走进”大部分博物馆,都可以体验到运用VR技术建设的虚拟展厅,一部手机就可以720度欣赏精彩的展览。陈列在“掌心”的展品既可缩小一观其全貌,又可放大揣摩其细节,详实的介绍使人们能够清楚地了解“高冷”文物背后的故事。同时,现代博物馆在策展时也更加重视观众的游览体验和互动。
从博物馆的角度讲,数字文物库可以更好地管理藏品、了解藏品数量及状态,使文物藏品得到规范化的管理,提高文物管理的工作效率,在文物库盘点中也能更快速地检索文物。
文章节选来源:人民网-文化频道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有侵权在线联系删除!不做任何商业用途。
吴桥是举世闻名的杂技之乡,亦是世界杂技孕育的摇篮。在沧州博物馆里设有这样一个展示杂技文化的展览——《百戏之源——沧州杂技文化展》,一定会让您大饱眼福。
“大潮起珠江——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”已成为游客游览深圳的打卡地。
近几年,国家的重视和相关政策的推出,加深了人们对环保意识,而科普展馆的出现,开展科普宣传工作,既能够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,又能够较好地影响到科普宣传参与者,而科普场馆是科普宣传工作的重要资源,务必要采取多种措施来发挥科普场馆在科普宣传中主阵地作用。
本次上海世环会的展台设计报馆时间为4月30号截止,信可威在线承接展台设计施工,期待与您的合作!
受国内疫情反复影响,为配合上海市疫情防控要求,切实保障各位展商和观众及所有参与者的身体健康,同时也为保证参展效果,原定于8月举行的第16届上海渔博会决定延期。过去的一段时间,经过与各方积极协调之后,我们最终决定:2021上海渔博会”将于12月15日-17日举办,展出地点为国家会展中心;展商布展时间为12月13-14日;已完成审核的预登记观众可继续沿用原预登记码入场参观。
上海茂名路毛泽东旧居陈列馆 本文图片均来自“静安文旅”微信公众号10月13日,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静安区文旅局获悉,上海毛泽东旧居陈列馆经过国庆期间的闭馆提升,于近日恢复对外开放。上海毛泽东旧居陈列馆位于茂名北路120弄7号(原公共租界慕尔鸣路甲秀里),建筑面积约576平方米,是一幢石库门房子,有天井、客堂、前楼和厢房等。
4月12日,德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正式开馆并向社会免费开放。展馆展出了民间文学、传统戏剧、传统舞蹈、传统民俗、传统医药、传统手工技艺等众多德宏经典非遗项目,多样的非遗互动体验,让市民和游客连声称赞、流连忘返。
随着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二级调整至三级,中国科技馆自7月23日起有序恢复开放,目前仅开放主展厅。同时,科技馆还将在暑期推出“云享科学”系列活动,将科普内容移至云端。
疫情的出现,也滋生了很多直播线上平台,例如博物馆开通了线上展厅,供用户随时随地都可以线上浏览,近日,罗源民族文化数字云平台18日上线待在家里,轻点手机就可“游览”罗源畲族文化民俗小镇,5000多平方米的民族文化展厅通过VR技术呈现在“云端”,畲家特产网上下单送货到家,利用“民族+ 5G互联网”的创新成果,打造“线上VR展厅+线下实景+电商带货”新模式的民族文化、经济数字平台。